<
t2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 第359章
    “很好,我打算在拉个人进来,我们争取凑够一千亿美金出来”

    “好的,苏小姐,我等您的消息”

    和季墨挂断电话后,苏暖又拨出了一个电话。

    “喂,您好,这里是首长办公室”

    “秘书先生,您好,我是苏暖”

    “苏暖同志,您好,打电话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我有重要的事情,和首长汇报,他现在有空吗?”

    “您稍等,我晚点答复您”

    “好的,谢谢”

    秘书把电话挂断后,就朝着首长办公室走去。

    敲响了办公室门口,听到李们准许的声音,他才推门进去。

    “首长”

    “有什么事情?”

    “刚刚苏暖同志,打电话过来,说有事跟你汇报”

    “苏暖?这个同志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啊,把电话接进来吧”

    “是,首长”

    苏暖一直动着电话,听到电话响起后,她立即接听了起来。

    “喂,小苏同志,听说你有事汇报呀”

    “首长,打扰您了,确实有件重要的事情,与您汇报”

    “说说看吧”

    “a国对我国发布的外交遏制,这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打算在经济上,给a国一个小小的教训”

    “哦?你打算怎么做”

    “我与a国季氏财团的负责人季墨认识,我打算与他合作,成立一家借贷金融公司……”

    苏暖把跟季墨说的计划一五一十,跟首长汇报,开始首长还漫不经心,后来越听越认真起来。

    直到听完后,他忍不住拍腿叫好,听完完整的计划,他敏锐的捕捉到了,这里面蕴含的用心。

    一旦,这事做成势必让a国经济陷入危机。

    第323章 资本游戏

    首长,在激动一会后,对苏暖说道。

    “小苏同志,你放心大胆的去做吧,我全力支持你”

    “谢谢首长,我预估了一下,这个项目的回报率还不错,您想不想参与一下?”

    “哈哈哈,目前你们加起来投资了多少?”

    “一共800亿美金”

    “那国家这边出资200亿美金,凑够1000亿怎么样?”

    “那真是太好了,资金越充裕,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是,首长”

    得到首长的支持后,苏暖迅速调集资金,以最快的速度筹集好,之前安排给季墨的团队,还没有撤回来,现在他们正好可以负责借贷金融公司的业务。

    苏暖与季墨做了好,份额分配后,对计划购物执行有细化了之后,三家的1000亿美金已经统一汇到了新的金融公司的账上。

    苏暖这边一切安排好后了,就静待a国那边的消息。

    苏暖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前世a国也确实因为次贷风波引起了金融危机。

    而她这么做,只是把原本的a国经历的次贷危机提前几年而已。

    一段时间后,苏暖接到了季墨的电话,电话里,他激动的说道。

    “苏小姐,您真是料事如神啊,a国为了防止房利美垄断市场,推高民众的购房成本,批准房利美以私营企业独立出来,也积极鼓励民众购买二套房政策,同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采取了激进的经济政策,通过控制利率来抑制通胀。”

    听到这个消息,苏暖心中也是安心许多,不由的为沃尔克的决策拍手叫好。

    因为沃尔克的经济政策,让a国加速民众购买的积极衰退,两房一度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季墨,你时刻关注着,一旦两房出现破产的信号,就可以安排接下来的事情了?”

    “您是说买下了两房手上的抵押贷款合同,把这些合同打包成债券投入市场?”

    “没错”

    “可是,这么做会有人相信吗?”

    “季墨你听我说,你找个关系成立一个与国家背景背书的企业,然后,从借贷手里买下两房贷款抵押合同。”

    “通过借贷人的信用和资产情况,将这些抵押债券分为“aaa”“aa”“a”“bbb”“bb”五个级别。”

    “本着风险越高,收益越大的原则,公司可以设定对应的投资回报率。不仅如此,还可以让两房对这些债券进行担保。”

    “两房虽然已经私有化了,但在民众的心里依然认为我们公司是拥有国家背书的企业。

    所以,日后公司把这些打包好的债券推向市场后,肯定会引来了人们的疯抢。”

    季墨听完后,缓了一会后了,才说道后。

    “苏小姐,您就是金融天才,这样的事情,您都能想到”

    苏暖笑而不语,她不是什么天才,只是把上一世a国经历过的,提前上演了一场而已。

    “季墨,按我说的去做吧,有情况随时和我联系”

    “好的,苏小姐”

    季墨很快便按照苏暖的指示做好了一切准备。不久之后,两房果然如苏暖所预料的那样,出现了破产的迹象。

    市场上一片恐慌,投资者们纷纷抛售两房的股票。这时,季墨所成立的公司趁机出手,大量收购两房的抵押贷款合同,并将其包装成债券推向市场。

    这些债券由于有国家背景的背书,以及两房的担保,很快就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他们纷纷抢购,使得债券的价格一路飙升。